发布时间:2024/12/13 13:57:48 点击数: 次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www.txbyjgh.com/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一年来,这座城市用矢志奋斗,诠释应有的担当牢记重托担使命,奋楫再创新传奇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日讯据上观新闻消息,年秋天的上海,不经意间又多了几个“名称”。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召开,在这项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举措中,上海被视作“龙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拉开大幕。这个再度明确为中国重大主场外交,并宣示中国坚定对外开放态度的大平台,让上海成了一个云集世界宾朋的“会客厅”。不同的名称,不同的比方,道出的是对这座城市的期许。在其背后,人们更看重的,是中国最大的中心城市的使命与担当,是这座具有光荣传统、承载厚重期望、体现国家形象的城市创造的新的传奇。这是一个特别的秋天。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沪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考察上海。整整4天里,习近平向全世界推介了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也向全世界宣布了赋予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他还对这座自己曾工作过的城市提出了新期许——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对这座城市而言,总书记的上海之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明确定位、赋予使命、勾画蓝图,上海的一年奋斗,由此展开。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多次表示,上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上海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不仅要把总书记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还要用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去分析问题、把握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年间,上海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上海解放70周年。稍早时候,这座靠改革开放而成就的城市,还庆祝了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机遇在前,形势催人,也不乏考验。改革、创新、发展、治理,有很多大事要做,也有很多难题待解。上海在许多场合回望自己的成长史,反复体悟着城市同国家的命运与共;上海也时时刻刻审视自身的新使命,不断明确应有的站位、担当、方法,不断提振精气神。找准“基点”每年年终,上海市委总要开一次全会,总结一年工作,部署来年开局。年12月底召开的十一届市委六次全会,目光放得更远。此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一个多月后。上海市委不仅为年工作定下了“总体要求”,还为今后一个时期量身定制了一份文件——《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上海改革发展新篇章的意见》。数千字的文本中,新时代的上海为自己定下“座右铭”。“要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意见》明确,这“四个放在”,应当成为“上海各项工作的基点”。对上海来说,这不是新观念,也不是新提法。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就为这座城市确定了“四个放在”的坐标,并再三强调,上海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11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寄重托:“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局看上海,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成为上海的一个重要方法论。而观察上海这个“中心城市”,最重要的一个视角,正是看其在全国大局中发挥的作用。李强多次同上海干部分享自己的感触:上海从来不是靠“自娱自乐”发展的,门开得越大,服务全国的意识越强,自身的发展才会越快。上海之所以被称为“大上海”,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就在于上海能够为全国服务,为全国作贡献。这一年,许多上海干部进一步体悟“对标”二字的深意——各项工作,要时时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上海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战略定位,对标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改革试点和国家战略任务,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逐一梳理清单,逐项落实举措。这一年,上海几乎每周都会接待全国各地的党政代表团。与此同时,上海干部也常常带着课题走出去,既是向兄弟省市“取经”,也是共商合作。无论是面对长三角的近邻,还是遥远的对口支援地区,上海反复表达的意思,是同各地“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中加快发展、携手共进”。这并不是客套话。上海愈加懂得,主动对外合作——哪怕自己多一些付出——会打开更大的空间,创造更大的机会。这也是“中心城市”之为“中心”的本意。市领导也一再强调这样的格局与胸怀。如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明确的一个观念是,一体化绝不是“人家借用我们的资源”。恰恰相反,上海作为“龙头”,完全应当主动靠前,同兄弟省市们共谋“1+34”的大文章。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一种志气和自觉。置身全局,是要带动大局。很多事,上海就是要先行担当、先行探路。细微到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的率先推进,宏大至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的突破攻坚,这一年的许多事,都是上海需要担起的厚重使命。它们或是要为全国探一条新路、创造一个样板,或是要帮助各地借助上海的平台、网络、通道更好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参与全球价值分配,又或是在更高的起点上构筑新平台、代表国家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甚至是从一个特殊的切口去诠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无论宏大还是细微,担使命的过程,总是要付出大量心血、迎接不同程度的挑战,何况是在一个不确定性增多、风险挑战加剧的环境里。但人们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期许:上海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国家将战略任务交予上海,是信任,也是重托。很多人还常常念叨一句话:关键时刻,舍我其谁!而对上海来说,担起使命,服务全国,本身也是自身发展历史性的机遇。突破“极点”“我们真的是有事好干。”当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由习近平总书记交到上海手中时,人们先是感到兴奋,随即而来的则是不小的压力。当然,压力,很快也转为动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都不是一般的任务。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并非简单的空间扩大;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并非简单增加一个资本市场里的板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亦需要有深层次的突破和提升。一条逐渐明晰的共识是,三项新的重大任务,都“承载着国家战略,凝聚着国家意志”。同时,它们“重塑了上海发展的空间,引领着上海发展的未来”。上海将它们视作新时代发展的“战略支撑”,视作应对当前复杂形势、赢得未来战略优势的关键所在,也视作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契机。因为重要,围绕它们的一切举措,都有“抢占发展先机”的紧凑步伐;所有的改革、创新和探索,都在全力寻找那些“能让人为之一振的东西”。11月初,上海西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雏形初现,而东南角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已经度过热火朝天的“双满月”。一东一西,构成“对内对外开放的两个扇面”。上海对它们的期许是:两翼齐飞。8月20日,“东翼”先一步起势。一场不到一刻钟的揭牌仪式,临港新片区开笔书写新的历史。在中美经贸摩擦一波三折的外部环境中诞生,临港新片区承载的期许不言而喻——它不光是“新时代上海发展的一张‘王牌’”,这是必须突破的“极点”;它还是代表中国和世界对话,身上烙印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时间留给它盘旋升空,“直插云霄”是必然的战术选择。新片区揭牌10天后,震动市场的“临港50条”问世。涵盖人才、税收、住房、土地规划、产业集聚在内的50条新政,给临港的“一飞冲天”加足了燃料。政策发布后的首个工作日,临港行政服务中心的电话被咨询者打爆。宽阔的临港大道,破天荒地堵起了车。要建成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制度供给是重中之重。这不光是改革力度、速度的问题,更要号准经脉、找准要害。临港最近一轮推出的“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重点产业的若干支持措施”,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baoneirong.com/wbsj/16310.html
上一篇文章: 特别的开年礼重庆晚报正式进入重庆轨道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